农业资源利用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 首页
  2.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3. 正文

农业资源利用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利用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095103 )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的农业资源利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现代农业资源利用技术,适应农业资源利用及相关领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毕业后能够胜任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等工作。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奉献农业资源及利用技术应用事业的精神。
2、掌握农业资源与利用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科研动态和发展方向,了解土地资源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和农业环境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资源利用推广理念,具备独立从事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研究、开发、推广、管理、服务等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日语或俄语),具备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文献能力。能够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治学态度严谨,协作精神良好。
二、研究方向
1.土壤学:主要研究土壤培肥技术、土壤改良技术,不同耕作和栽培技术下土壤退化,土壤质量管理技术。
2.植物营养学:主要研究植物养分管理技术,复合肥料及新型肥料的肥效机理及施用技术,提高肥料率技术,新型高效缓效肥料研制,植物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技术研究与开发。
3.农业环境与生态:主要研究农业环境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污染土壤修复与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
4.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主要研究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复垦与土地整理、土地信息处理等。
5.水资源与农业节水:主要研究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农田土壤水分管理技术,旱作农业与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且非全日制林业硕士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五、培养方式
(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期间到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科研及生产实习基地,如哈尔滨实验林场、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一线进行综合实习或采取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年。
(二)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学院选派具有副高职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校外导师为第二导师。
六、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要求公共课10学分;专业基础课6学分;选修课可根据培养研究生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从所列选修课中选择,其中,全日制研究生不低于8学分,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低于12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学期 备注
公共课 专业外国语 48 3    
政治理论课 32 2    
科技创新方法 16 1    
土壤资源与利用 32 2    
植物营养与调控 32 2    
专业基础课 土壤污染与修复 32 2    
土壤试验分析技术 32 2    
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 32 2    
选修课 林产品生产安全评价与控制 32 2    
土壤质量演变与调控 32 2    
土壤生态学 32 2    
资源调查与评价 32 2    
农业资源利用新技术 32 2    
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 32 2    
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 32 2    
土壤侵蚀原理与技术 32 2    
         



非全日制农业资源利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资源利用生产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
 
 
七、学位论文
(一)选题要求
农业资源利用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的研制与开发,也可以是农林发展某一具体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探讨,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技术项目,也可以是某一项目的子项目,或者是导师承担的应用型研究课题等。
(二)形式要求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完成的实际时间不少于1 年,一般要求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完成,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要求
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围绕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资源利用发展问题的能力。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论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或实际应用价值,并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具有创造这些效益的可能性。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或新见解。
(四)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资源利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学位论文应至少由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农业资源利用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资源利用硕士专业学位。